瓮投网 > 娱乐 > 正文

​陕西一富家千金中途离婚出家为尼,座下弟子3000人,活到117岁

2025-07-24 15:39 来源:瓮透网 点击:

陕西一富家千金中途离婚出家为尼,座下弟子3000人,活到117岁

一九四八年的一天,在上海的一处别墅里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这一吵,吵断了一对才子佳人的姻缘,也给中国首位哈佛学子的人生留下了污点。

“我们都是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人,不搞三妻四妾那一套,可你的做法实在令人不齿。”一位面容姣好的贵妇激动地说道。

“可我已经年过半百了,想要个孩子有错吗?你身为人妻却不能满足我这完全正当的要求,你就没有错吗?”

中年男子同样激动地回应道。

说到孩子,贵妇的表情明显悲伤了,可这也算不上是她的错,她缓缓开口,“你想要孩子,我们可以离婚,你再娶。”

可男子明显不愿离婚,“只要你肯认下奕华的孩子,你依旧做你的正妻,我对你也不会有任何的亏待。”

中年男子恳切地告诉女人。

女人听到这里更激动了,“叶奕华是什么人?她是我们的干女儿,你这样做是乱伦!”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我国近代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的第一人——张福运,而贵妇则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侄孙女李国秦。

二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学业顺利,前途大好欲成家

张福运1890年出生于山东烟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家中经济优渥,因此他能心无旁骛地读书。

父亲也希望他学有所成,毕竟当时社会,商人总是被看不起。

“如果家里能出个状元郎,我张家也算扬眉吐气了。”张的父亲满怀愿景地说。

张福运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1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到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的名额,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系读书,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哈佛大学读书的人。

在大学里,他刻苦学习,面对生涩难懂的专业词语,他总是刨根问底,对专业词语一知半解是他所摒弃的。

他的案头始终摆放着一本本厚厚的法学专用词典,闲来就拿起来翻看。

他还将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写成小卡片携带在身上,方便随时翻看记忆。在1917年,张福运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学成归国后,他在北京大学任教,给学生讲授国际法。不久后他投身官场,先后在外交部、交通部任职。

1922年,他被聘请到北京交通大学担任校长。

事业小有成就后,就该考虑成家了。

他是留过学的知识青年,前途又一片大好,各路高官大户都在私下打听,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

顺利成婚却无法生育,夫妻离心

李经沣,是晚清大臣李鸿章的侄子,他正在为大女儿李国秦物色夫婿。

李家随着清朝的灭亡虽然败落了,但李经沣这一支仍然是当时社会的上流。

他与杭州富商结亲,财力自然不差;而且他曾在清朝做过官,到了民国,又在税务、盐务等几个富有油水的职务上担任要职。

因此李经沣家不但有钱,也有人脉、社会地位与声望。

李家家境优厚,又算得上名门望族,择婿的标准自然也不低。

要有高学历和体面的工作自不必说,除此之外,还有三点要求。

第一,和他的女儿八字契合。李经沣非常看重八字,他认为八字是否匹配直接关系到婚姻的幸福。

在这之前,就有天津的贵公子马兆昌追求他的大女儿李国秦,这位马公子一表人才,但与李国秦八字不合,李经沣不同意这门婚事。

但测字先生测出马兆昌和二小姐李国邠的八字非常契合,是难得的良缘,因此马兆昌和李家二女儿成婚了。

第二,要有出众的文采,下笔成章,且要写得一手笔走龙蛇的毛笔字。

来李家提亲的青年俊才都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写一篇文章,题目由李经沣亲自出。

第三,长相要英俊。李经沣能提出这些要求,他女儿自然也不差。

李国秦于1902年出生于陕西,集父母的宠爱于一身,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是一位追求进步的青年女性。

并且李国秦容貌端庄秀丽,是富有才华又有教养的大家闺秀。

听说李经沣正在为这个女儿物色女婿,有人就将现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的张福运介绍给了李经沣。

张福运各方面都符合李经沣的要求,因此他虽然比李国秦要年长12岁,但李经沣依旧同意了这门婚事。

他想张福运是留过洋、受过西方思想教育的人,自然懂得男女平等,更不会纳妾让自己的掌上明珠日子难过。

况且他能力突出,前途无量,是不可多得的好女婿。

张福运对李国秦也非常满意,她美丽,落落大方,思想先进,两人很能聊得来,因此婚后二人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

1927年,在哈佛大学的同窗、现任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邀请下,张福运去了国民政府财政部关务署担任第一任署长,并兼任国定税则委员会委员长之职。

他凭借工资所得,在上海和天津分别购买了一栋别墅。

张福运事业有成,但家庭并不美满。

婚后多年,李国秦未能生育,他们四处求医问药,但医生告诉他们李国秦先天条件不足,无法生育,因为这事二人经常吵架。

张福运虽接受过西方思想的教育,但没有子嗣始终是他无法接受的。

再好的感情也架不住日复一日的争吵。在婚后的第18个年头,他们已经是貌合神离了。

李国秦住在上海空荡荡的别墅里,倍感孤寂。

一次,她认识了一位银行买办的女儿,名叫叶奕华,她不但长得漂亮,还能言善道,很讨李国秦喜欢,于是想认她做干女儿。

女儿能攀上张福运这样的人家,叶爸爸自然是一百个愿意,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双方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还举行了认亲的仪式。就这样,叶奕华住进了李国秦家,成了张、李二人的干女儿。

张福运也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丫头,以后的日子有人陪伴是好事,但张福运始终想要一个流着自己血液的孩子。

思想进步、精神独立的李国秦

直到一天,李国秦发现叶奕华怀孕了,孩子的父亲竟然是自己的丈夫张福运,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己的枕边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居然能做出此等败坏门风的事!

李国秦去找张福运理论,让他给自己一个交代。

张福运也很坦诚,他告诉李国秦他就是渴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现在叶奕华有了身孕,他要纳叶奕华为妾。

这样一来他张家不但后继有人,李国秦也还是正妻,依旧享受着官太太锦衣玉食的生活。

当时社会虽然提倡一夫一妻,但有钱人家娶几房姨太太还是很普遍的。

张福运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以为妻子会同意,毕竟她不能生育,无法给张家一个交代。

但李国秦是接受过新思想的独立女性,她无法接受曾经的干女儿变成丈夫的小妾,她向往的是平等的夫妻关系。

现在夫妻间感情都没有了,她还要空头的正妻名号也没什么意思,于是提出离婚。

但张福运在乎他的脸面,毕竟当初他官运亨通还是靠了李家的社会声望与人脉,现在显贵了要抛弃发妻,必然会影响他以后的发展。

再者,他纳干女儿为妾有违人伦,必然会遭到知识分子的批判。

在这件事上毕竟是他理亏,因此也不敢再要求妻子接受。

可叶奕华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必须尽快给她一个名分。

于是张福运再次去上海的别墅找李国秦,于是有了开头争吵的那一幕。

李国秦提出离婚后,就离开了家。

面对丈夫感情上的背叛和为了孩子对她的咄咄相逼,她心灰意冷,感觉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

于是出家做了尼姑,开始潜心研究佛法。

离婚的事情对张福运的官运确实有很大影响,他曾经的政敌用宠妾灭妻,坏人伦之大纲来攻击他。

并且事情很快传遍了上海,总有人对他指指点点,张福运的精神也饱受折磨。

1949年,张福运找到李国秦,希望她能认下叶奕华生的孩子,她就还是正妻。

但李国秦决心已定,不可能再回头了。一对才子佳人就此分道扬镳。

同年,张福运带着叶奕华和他们的女儿去了美国,他将天津的别墅留给了李国秦,希望她以后的生活有个保障。

而李国秦在第二年就去了香港,她将天津的房子卖了,钱全部捐给了儿童福利社。

在香港,她一心扑在佛学上,对佛法颇有造诣,后被封为上师,继承了佛学大师屈映光的衣钵。

有传闻说她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一些弟子还颇有名气。

有的是成了台湾大学的教授,有的在部队中担任高官,还有一些弟子是东南亚地区的华侨,称得上事业有成。

她还是位高龄老人,活到了117岁,人生也算是圆满了。

李国秦离婚后没有自怨自艾就此沉沦,而是专心于事业,确实称得上是一位思想进步、精神独立的女性。

张福运的另一面:爱国赤子

张福运到美国后,在美国的亚洲学会任职,工作之外,他将全部心思放在了培养女儿上,女儿也很争气,成了一名女大使。

1983年张福运在美国去世。他有了女儿,也算了了他的一桩心事。

离婚事件虽在张福运的人生中留下了污点,并且被批评私德有亏,但他依旧是民国时期的爱国进步人士。

从赴美留学到回国做官,他拳拳的爱国心始终没有变过。

当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选择学习法学,就是希望日后能用法律作武器,抵制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

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自然有很多大律所开出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加入,但他都拒绝了。

因为他想要将知识的火种洒遍祖国大地,帮助祖国早日摆脱列强的压榨,早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192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战胜国为了重新划分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张福运作为中国代表团的秘书参加此会。

两年前的巴黎和会上,山东半岛被列强划拨给日本,激起了国人的极大愤慨。

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收回中国对山东半岛的主权。

在会上,张福运和其他的代表们据理力争,成功让日本在山东问题上让步。

中国得以收回青岛海关的主权,这次参会的目标圆满完成。

张福运的才能被北洋政府看重,北洋政府邀请他到交通部任职,担任海事司的司长,海事的各项事务均由他负责。

张福运欣然同意,但任职不久,他就认清了北洋政府独断专权和为了权力互相倾轧、迫害有识之士的真面目。

他还认识到北洋政府不能真的带领国家走向复兴,于是愤然离职。

尽管他在海事职务上待的时间不长,但却为我国海事安全打造了坚固的堡垒,筑起了强大的后盾。

离开北洋政府后,他在国民政府任外交之职。

在职期间,他带领团队多次与日本及其他侵占我国关税的西方列强交涉,用法律捍卫我国关税自主权。

在他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争取下,我国于1930年终于完全收回了海关关税的自主权。

张福运为了祖国的海关事业殚精竭虑,在收复海关自主权后,还积极推动海关行政与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他在确保海关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成功地实现了海关国有化,并清理了海关中长久存在的顽疾。

此后,中国海关迈上了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

在一次采访中,谈到中国海关自主权及海关改革问题时,他说道:

“海关是中国的,外国人无权插手,我只是把属于中国的东西拿回来而已,这都是中国应得的权利。”

他赤诚的爱国之心可见一斑。

张福运为官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贪恋权力,也不阿谀奉承。

他身上具备中国文人刚正不阿的优良品质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他私德有亏,不过在那个时代,他无论是少年时求学还是青年时任官,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都是不容质疑的。

他为挽救民族危难所做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

-完-

编辑 | 阿琰

编辑 | 不误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