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湛江黄略村和文车村的历史

2025-07-10 23:18 来源:瓮透网 点击:

湛江黄略村和文车村的历史

老一辈的人也许都听说过湛江文车村和黄略村之间的故事,这两条村之间的关系复杂,既有历史冲突,也有现代社会治理和文化调和的影响。

一、历史矛盾的起源

两村在1899年抗法斗争中曾并肩作战,共同组建遂溪团练总部抗击法国侵略者,并取得多次胜利(如新埠之战、东菊大捷等)。然而,这段合作并未完全消弭两村间的潜在矛盾。

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土地、资源纠纷及宗族利益冲突,两村爆发多次大规模械斗。例如,1990年代初,村民在外经商时摩擦不断,据周边老人说,黄略村当时有一家种出了特大番薯,要两个人才能搬得动,或许是虚荣心作祟,黄略村村民就举着大番薯到处炫耀,当然也少不了到文车村去。

文车村的人也不服气,当即就造出了一个超大的番薯擦(番薯擦是用来把削番薯的工具)。搓搓他们的锐气。这样子,一个大番薯和大番薯擦的故事就流传开来了。在那之后,黄略村也被冠上“黄略大番薯的名号”。从那之后,两条村的恩怨原来越深。最终演变为激烈冲突,甚至引发湛江地区的轰动。

据相关记载,黄略、文车等村存在着一些黑帮团伙,他们以宗族作为联系的纽带,存在了很长时间。这些团伙的成员关系特别紧密,在过去,像欺行霸市、暴力敛财这类问题非常突出。比如说,文车村的杨车龙涉黑团伙(在 1999 年之后形成的),凭借暴力手段掌控行业,这让两村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严重了。

二、矛盾激化的表现

1. 治安与风气的恶化

据相关记载,黄略村曾因毒品泛滥、赌博成风、斗殴频发而臭名昭著,甚至的士司机都不敢进入该村。文车村同样存在黑社会活动,例如杨车龙团伙通过暴力垄断物流、娱乐场所等,导致两村关系长期紧张。

2. 文化冲突与互不往来

两村因积怨长期不通婚、不交流,甚至醒狮队等传统文化活动也一度成为竞争工具而非合作桥梁。

三、和解与转变的关键事件

1. 文化活动的破冰作用

醒狮队的合作:2001年,文车村青年杨敖组建醒狮队,主动与许屋村(邻近村)和解,后通过同台演出、技艺交流逐渐化解矛盾。这一模式间接影响了黄略与文车村的后续互动。

篮球友谊赛:2019年春节期间,黄略村主动邀请文车村参加篮球赛,这是两村三四十年来首次“官方”交流。通过体育竞技,两村实现历史性和解,被称为“一笑泯恩仇”。

2. 政府治理与乡贤推动

村务理事会与禁毒行动:2005年黄略村成立村务理事会,联合乡贤成立治安队打击吸毒,并成立教育基金会,通过教育提升村民素质。

扫黑除恶常态化:湛江市政府通过禁毒工程和扫黑除恶行动,清除两村涉黑势力(如杨车龙团伙2018年被判刑),为和解创造环境。

3. 传统文化的凝聚力

黄略村提炼王氏家训“延师教子、诗书传家”作为乡规民约,通过文化活动(如雷剧演出、图书馆建设)重塑村庄风气,增强村民认同感。

四、现状与启示

如今的黄略村和文车村已从“问题村”转变为市级文明村,6个行政村均获评文明村称号。两村的转变表明:

基层治理需多元参与:政府引导、村民自治、乡贤助力缺一不可。

文化是化解矛盾的钥匙:体育赛事、传统艺术等文化活动能有效弥合裂痕。

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教育基金、公共事务联合会等制度巩固治理成果。

两村的恩怨演变,既是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缩影,也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矛盾调解中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