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祖国最大遗憾,1994年领土划给俄罗斯,如今还能再收回来吗?

2025-08-29 16:20 来源:瓮透网 点击:

祖国最大遗憾,1994年领土划给俄罗斯,如今还能再收回来吗?

前言

中俄边界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边界之一,也是历史上最复杂、最动荡的边界之一。两国的边界问题源远流长,经历了多次战争、谈判、划界和调整,涉及到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无数的民族、文化、宗教和利益。其中,最具争议的是中俄东段边界,即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边界,这一地区曾经是中国的东北边防,也是俄罗斯的远东拓展的目标。在19世纪,中国在与俄罗斯的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割让了大片的东北领土,包括海参崴、外兴安岭、黑瞎子岛等地。这些领土的丧失,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民族屈辱,也给中俄关系埋下了隐患和矛盾。

在20世纪,中俄边界问题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在中苏同盟时期,双方暂时搁置了边界争议,共同抵御了法西斯的侵略。在中苏交恶时期,双方在边界上发生了多次冲突和对峙,甚至一度陷入了战争的边缘。在中苏关系正常化时期,双方重新启动了边界谈判,通过友好协商,逐步解决了边界争端,最终在2004年签署了《中俄边界东段补充协定》,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的最终走向。这一协定,被认为是中俄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俄两国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典范。

然而,这一协定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有人认为,中国在协定中做出了过多的让步,放弃了部分应属于中国的领土,如黑瞎子岛的一半、珍宝岛的一部分等,这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损害,也是对中国民族利益的背叛。有人甚至呼吁,中国应该重新谈判,收回被割让的领土,恢复中国在东北的历史权益。那么,这些观点是否有理有据呢?中国在1994年划给俄罗斯的领土,真的是中国的合法领土吗?中国如今还能再收回来吗?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正文

一、中俄边界的历史沿革

要了解中俄边界问题的来龙去脉,就必须回顾中俄两国的历史关系。中俄两国的接触,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元朝时期,当时元朝的蒙古军队曾经西征俄罗斯,建立了蒙古-俄罗斯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平等的,而是以元朝的统治和俄罗斯的臣服为基础的。直到15世纪,俄罗斯才摆脱了蒙古的控制,开始了自己的国家建设和扩张。而中国在明朝时期,也逐渐恢复了对东北地区的管辖,与俄罗斯形成了陆地接壤的局面。

在16世纪至17世纪,中俄两国的边界问题开始显现。俄罗斯在征服西伯利亚后,继续向东推进,到达了鄂霍茨克海和黑龙江流域,与中国的东北边防发生了冲突。中国的明朝和清朝,都曾派遣军队和使节,与俄罗斯进行了多次交涉和战斗,试图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最终,在1689年,中俄双方在北京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边界的初步走向,即以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划分了中俄的势力范围。这一条约,是中俄边界问题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是中俄两国第一次通过平等协商,以国际法的形式,解决边界争议的典范。

在18世纪,中俄两国的边界问题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双方在1727年签订了《恰克图界约》,进一步明确了中俄边界的走向,同时规定了双方的贸易和通商事宜。这一时期,中俄两国的关系比较友好,双方的边界也比较清晰,没有发生过大的争端。但是,这种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19世纪的到来,中俄两国的边界问题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在19世纪,中俄两国的边界问题进入了一个动荡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时期,也是中俄边界问题上最悲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动乱,国力衰落,主权受损,领土被割,民族危机空前。而俄罗斯则趁机扩张,不断向中国的东北地区渗透,利用中国的软弱和不稳,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夺取了中国的大片领土。这些条约,包括了1858年的《璦琿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以及1861年的《中俄勘分东界约记》等,这些条约,导致了中国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东的领土,被割让给了俄罗斯,其中包括了海参崴、外兴安岭、黑瞎子岛等地。这些领土的丧失,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民族屈辱,也给中俄关系埋下了隐患和矛盾。

在20世纪,中俄两国的边界问题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在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朝的领土主权,不承认清朝与俄罗斯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坚持要求收回被割让的领土。但是,由于国内的混乱和外部的压力,中华民国政府并没有实力和条件,与俄罗斯进行有效的谈判和斗争。在这一时期,中俄两国的边界问题,处于一个悬而未决的状态,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在20世纪中期,中国发生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继承了中华民国政府的领土主权,也不承认清朝与俄罗斯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坚持要求收回被割让的领土。在这一时期,中俄两国的关系,经历了从同盟到交恶的过程。在中苏同盟时期,双方暂时搁置了边界争议,共同抵御了法西斯的侵略。在中苏交恶时期,双方在边界上发生了多次冲突和对峙,甚至一度陷入了战争的边缘。在这一时期,中俄两国的边界问题,处于一个紧张和危机的状态,没有得到和平的解决。

在20世纪末,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正常化的阶段。双方在1989年宣布了关系的正常化,重新启动了边界谈判,通过友好协商,逐步解决了边界争端。在1991年,双方签订了《中俄边界西段协定》,确定了中俄西段边界的最终走向。在1994年,双方签订了《中俄边界东段协定》,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的基本走向,即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河道为界,将黑瞎子岛和珍宝岛等岛屿,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割给了中俄双方。在2004年,双方签订了《中俄边界东段补充协定》,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的最终走向,即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河道中线为界,将黑瞎子岛和珍宝岛等岛屿,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归给了中俄双方。这一协定,标志着中俄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也标志着中俄关系的全面发展。

二、中俄边界的现实意义

中俄边界的最终解决,对于中俄两国,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是中俄两国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典范。这一典范,不仅体现了中俄两国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远见,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树立了榜样。其次,这是中俄两国消除历史障碍,增进政治互信,深化战略协作的基础。这一基础,不仅为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提供了稳定的保障,也为中俄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再次,这是中俄两国开展边境合作,促进地区发展,惠及民生的契机。这一契机,不仅为中俄两国的边境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也为中俄两国的人民带来了新的福祉和幸福。

三、中俄边界的历史评价

中俄边界的最终解决,虽然得到了中俄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有人认为,中国在协定中做出了过多的让步,放弃了部分应属于中国的领土,如黑瞎子岛的一半、珍宝岛的一部分等,这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损害,也是对中国民族利益的背叛。有人甚至呼吁,中国应该重新谈判,收回被割让的领土,恢复中国在东北的历史权益。那么,这些观点是否有理有据呢?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中俄边界的历史和现实呢?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中俄边界的历史。中俄边界的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平等协商,也有不平等条约,既有合法划界,也有非法割让,既有历史事实,也有历史变迁。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现代的国界观念,来评判过去的边界问题,也不能简单地以过去的边界问题,来影响现在的边界问题。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以理为据,以法为准,以情为度,综合考虑中俄两国的历史关系,国际法律,地理环境,民意意愿,国家利益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中俄边界的历史。

其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中俄边界的现实。中俄边界的现实,是一个和平的结果,也是一个合理的结果,更是一个有利的结果。这一结果,是中俄两国经过长期的谈判和协商,基于双方的共同意愿和利益,达成的一致意见和共识。这一结果,是中俄两国根据国际法律和国际惯例,依据河道中线原则和公平原则,确定的最终走向和划分。这一结果,是中俄两国为了消除历史遗留的障碍和矛盾,为了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和合作,为了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的战略选择和判断。这一结果,是符合中俄两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是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和共同愿望的。因此,我们应该坚决维护和支持中俄边界的现实,不要轻信和传播一些不实和不利的言论和观点,不要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势力所利用和煽动,不要给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和合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

结语

中俄边界问题,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相交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和敏感的问题,更是一个重要和关键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以理为据,以法为准,以情为度,正确认识中俄边界的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中俄边界的意义和价值,正确认识中俄边界的评价和态度。我们应该坚持和平协商,坚持公平原则,坚持友好合作,坚持共同发展,为中俄两国的边境地区和人民,创造一个和谐、安全、富裕、文明的环境,为中俄两国的关系和合作,打造一个牢固、稳定、全面、战略的基础,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一个积极、建设、协作、共赢的力量。这是我们对历史的责任,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