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从马克西姆餐厅老海报,看到鲍家街43号和汪峰,回望90年代摇滚圈

2025-08-30 14:53 来源:瓮透网 点击:

从马克西姆餐厅老海报,看到鲍家街43号和汪峰,回望90年代摇滚圈

上个周末和盛志民导演相聚,听说我在做平面映像艺术的收集与传播,盛导立马欣喜地传给我了几张1990年代初中期,北京马克西姆西餐厅的演出海报。

我一看,喔这可太珍贵了,这简直就是1990年代中期中国新兴的摇滚乐队的成长“出道史”啊,于是就说不如来“考古”一番吧。

先介绍一下盛志民导演。他是北京人,1969 年生,大学是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电力学院学习,1990年代初期大学毕业后,就开始组织摇滚乐队以及演出,是当时中国摇滚圈相当活跃人物之一。

盛志民导演经历了中国摇滚多个重要阶段。他见证了魔岩唱片时期中国摇滚的崛起和辉煌,如 1994 年窦唯、何勇、张楚等 “魔岩三杰” 在香港红磡的演唱会。

当然,盛志民也目睹和见证了之后中国摇滚在市场和文化环境变化下的起伏动荡。他在2008年华语摇滚乐最低迷和迷茫的阶段拍摄的纪录片《再见,乌托邦》,以三条线索讲述了中国摇滚十多年的跌宕起伏,用著名影评人妖灵妖的话来形容,这部电影是“无与伦比的集体回忆。”

(此海报图为网图,盛导介绍此部记录片并未设计官方海报,计划近期将重新设计该片官方海报)

事实上,从1990年代末期开始,盛志民就开始从事电影的工作,并将摇滚元素融入到自己的电影中。他参与张扬导演《爱情麻辣烫》和贾樟柯导演《站台》的制作,2002年的电影《心·心》入选了柏林电影节。2006年的《浮生》入围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的最佳影片。

(酸映像美术馆将于近期收藏)

在2008年拍出《再见,乌托邦》之后,第二年他又拍了一部《中国,艺术的王国?》。

2015 年盛志民与宁浩共同开启坏猴子七十二变计划,这个计划是致力于发掘与培养年轻、新锐的中国电影人才,推出了如《我不是药神》《孤注一掷》《奇迹 笨小孩》《刺杀小说家》等名作。

盛志民的最新作品是2024年10月在大陆院线上映的冰球题材电影《冲撞》。

(酸映像美术馆将于近期收藏)

接下来我要聊到1980年代到1990年代北京的一个文化与摇滚的坐标——马克西姆西餐厅。

马克西姆餐厅由马克西姆・加雅尔于1893年在法国巴黎皇家大街创立,后来成为巴黎的一个时髦的社交去处。1981 年,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以150万美元买下当时已经濒临破产的马克西姆餐厅。那个时候皮尔・卡丹先生准备进入中国市场,于是,1983年他就把马克西姆餐厅开到了北京,位置是在崇文门西大街 2 号崇文门饭店二层,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经营的西餐厅,是北京最早的西餐厅之一。

当年,去马克西姆西餐厅吃饭,是一件非常“洋气”的事情。这里不仅能吃到正宗的法餐,还有中国最早的摇滚乐队的表演。

好些摇滚乐队就是在马克西姆西餐厅被发掘的。最著名的就是呼吸乐队,1989年,呼吸乐队首度在马克西姆开唱,台湾滚石唱片的高层与和滚石关系密切的张艾嘉就在台下,之后很快呼吸乐队就和 “真言社”音乐签约(真言社初期由滚石帮助发行)。呼吸乐队就成为了第一支签约海外公司的大陆摇滚乐队。

盛志民导演提供的两张关于马克西姆西餐厅的演出海报,已是1990年代中期,也就是“魔岩三杰”、唐朝、黑豹、呼吸等最早一批摇滚先锋之后,在马克西姆演出的乐队阵容。

比如1994年情人节这场演出的海报,其他的乐队早就查无此人,但有一个乐队之后却声名大噪。

这个乐队就是“鲍家街43号”。

鲍家街43号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地址。1993年,正是中国摇滚极为鼎盛的时期,中央音乐学院的几个毕业的学生,以母校的地址为名,于11月成立了鲍家街43号乐队。

这个乐队的成员包括——

主唱兼节奏吉他、主创汪峰,是中央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中提琴的高材生。

主音吉他手龙隆,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专业。现在是国内著名的吉他和贝斯演奏家,以及大型音综的音乐总监和活动策划人。

键盘手杜咏,当时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在是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家。

鼓手赵牧阳,他的经历就比其他人丰富多了。他当时在呼吸乐队、超载乐队等当鼓手,还自己出了专辑,被称为“摇滚鼓王”。2015年他在《中国好歌曲》凭借《侠客行》再度回到公众视线。

“鲍家街43号”先后还有吉他手李杰、贝斯手李斌、王磊、鼓手单小帆等的加入。

鲍家街43号是成立于1993年11月,他们的第一次演出是在1994年的2月,也就是马克西姆西餐厅,这张海报也记录下了他们的首度亮相。

当年看来是要演出到凌晨的,真的是“晚安,北京”呢。

鲍家街43号乐队后来被很多海内外唱片公司邀请签约,但他们在积累了大量演出经验后,才于1996年底和北京京文音乐签约。

1997年5月,鲍家街43号乐队发行了首张专辑《鲍家街43号》,专辑中的《小鸟》《李建国》《晚安,北京》等成为乐队的代表曲目。

1998年年底,京文音乐出版了鲍家街43号乐队的第二张专辑《风暴来临》。

2000年,汪峰单飞,乐队解散。成员们在华语音乐圈各自发展。

2020年10月,鲍家街43号在音综《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回归演出,再唱《晚安,北京》。当年也是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很多乐迷都说,这真是“有生之年”啊!

在另一张海报中,也能看到一些如今已经消失,需要“考古”才见的乐队。

比如新谛乐队,脱胎于著名的“自我教育”乐队。“自我教育”1991年由骅梓(蒋温骅)组建,成员包括安志华、罗蛟、文成福等。1992年他又成立了新谛,吉他手是肖亦平,但这个乐队存在得不太久。骅梓于1994年单飞发展,发行专辑《不要匆忙》,2007年又重组“自我教育”乐队。

海报上这个五角星乐队,当年还挺有名的。创立人和主唱是被称为内蒙古摇滚先锋的乔立辰,乐队历任成员有肖亦平、关菲、戴秦、弘正果、伢子等等,中间有早期的瘦人乐队成员。2002 年朱岩组织鼓手刘虹、吉他手冉晋阳、老二,贝斯手白郎、郑义等重组五角星乐队。

乔立辰

海报中的穴位乐队,成立于1992年的秋天,包括主唱秦思源、鼓手余伟民、键盘手李益、吉他手陈底里、贝斯手道尔吉。他们首次公演就是为崔健暖场。之后他们时常在马克西姆演出,并与窦唯、何勇同台。1994年穴位的鼓手余伟民成为何勇的鼓手,参加了当年的红磡演唱会,不过乐队也在那一年解散。他们只留下了一首歌叫《微不足道》,收录在《北京摇滚2》专辑中。

乐队在20年后重聚。

盛志民导演还提供了几张很有意义的1990年代中期北京摇滚活动的海报,我们下次接着聊。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