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久违的春运大潮来临,回顾经典作品《火车上的中国人》

2025-09-09 09:15 来源:瓮透网 点击:

久违的春运大潮来临,回顾经典作品《火车上的中国人》

今年,疫情的阴霾散去,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春运大潮氛围。

火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情结。每年春节的归乡大迁徙中,有3亿多人次,通过火车的方式,往来于城市与乡村,家与梦想之间。

小小的一节火车车厢,凝结了太多中国人的情感,成为独特的中国社会的缩影。

提到春运,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著名摄影家——王福春。从1978年开始,用相机记录火车车厢里的人生百态,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他用他的独特视角和非凡毅力,成就了最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情结的旅途影像,《火车上的中国人》也成为了代表王福春摄影成就的重要标签。

用黑白的形式来呈现车厢里的中国人是王福春独特的表达方式。他的每张照片都是一幅别样的风景——有人为孩子构筑了爱的小窝,有人自娱自乐玩起麻将,还有人邂逅了爱情——百态人生在拥挤车厢里,演绎着一幕幕真实的生活。

在王福春看来,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史料价值、文献价值,远远大于作品自身的审美价值。就这个层面来说,摄影作为发现美的瞬间艺术,拼的不是长枪短头,而是镜头后面的头脑,是摄影人的文化修养和对社会的认知程度。

因此,摄影师应该具备文学家的思想、哲学家的思辨、美学家的愉悦、漫画家的幽默。

在王福春的这组《火车上的中国人》中,我们看到的是丰富的故事性、深刻的社会价值,以及带有中式幽默的神来之笔,有着引人思考的多重视角,也有着令人会心一笑的亲切场景。

《火车上的中国人》的记录跨越绿皮火车时代到如今的高铁时代,为了拍摄这些照片,王福春可以说成了铁路上的熟客。从西藏到新疆,从广州到四川,从北京到上海,几乎把能坐的火车都坐了个遍。他表示,火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浓缩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最能反映中国30多年的变与不变,成就了一部中国铁路时代的社会档案。

2001年,《火车上的中国人》首次集结出版。据王福春回忆,这本书共出版过5个版本,其中包括一个英文版本。

2017年8月出的新版,绿色封皮,像极了80、90年代的绿皮火车。

翻开摄影集《火车上的中国人》,90年代的时代特征跃然于影像间,一页页翻动仿佛走过了一个个不同的车厢,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迅速熟络起来,生活临时交织在一起。丰富的影像呈现一种久违的浓烈的人际关系,展示一个流动的中国。

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长杨绍明说:“《火车上的中国人》展示的是流动的社会缩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生动写照。也可以说这是他在用人类的第三只眼睛透视社会和人生。正因为它生动、真实,甚至很准确,所以它不仅很吸引读者,能够引起人们的欣赏和共鸣,而且具有无可争议的历史价值。”

回顾过往大师们的作品,是一种温故知新的过程。同时我们也发现,著名的摄影作品最终都需要通过画册等实体进行呈现,才能够成为作品的最终形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并且不同版本的作品,也能使读者有不一样的观看体验。

如今,印制作品集、画册已经非常方便快捷,通过Aphoto雅昌影像印制作品集、画册,只需一件上传,即可印制成册。如果您也想要创造自己的经典作品,那么Aphoto雅昌影像可以轻松帮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