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以重点改革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2025-10-16 06:51 来源:瓮透网 点击:

以重点改革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电白瞄准新能源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图为欣旺达电白生产基地。邓建青 摄

观珠镇合利强村公司展厅内,工作人员在整理货架上的沉香产品。邓建青 摄

旦场镇红花坡村,大大小小的花园错落在村民的房前屋后。邓建青 摄

七迳镇组织到霞洞镇上河村等地观摩“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工作,拓宽发展思路。李峰 摄

“迅速形成储能产业集聚的磅礴气势”“将2025年作为‘沉香强基年’大干实干”“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差异化发展”“三年内实现行政村集体收入百万全覆盖”“全面承接七迳镇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1月14日,电白区委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沉香产业发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服务支撑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重点工作,电白区委二届十三次全会报告(下称“全会报告”)一一铺陈论述,给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要求新提法。

借由这些新谋划,我们既可以透视出电白未来发展热点,也可以看到,当地正谋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重点改革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跃升。

●南方日报记者 邓建青

热门话题1

产业体系向“新”

“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担当实干,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突破跃升。”全会报告提到,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高标准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实施“县域产业补强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生强枝”、未来产业“开繁花”,构建具有电白特色的“3+3+4”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发展,要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就是要正确处理“稳”与“进”、“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做到喜新不厌旧、以新改造旧。

全会报告提到,要围绕“新”字精准发力。这个“新”字,是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向“新”,是新兴产业的招引路径向“新”,更是产业载体打造的思路向“新”。

当前,电白“1+4+8+N”产业园提速建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园(占地30249亩)、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占地12091亩)、电白新材料产业园(占地12979亩)、马踏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占地19219亩)四大产业园,为产业体系向“新”做了颇多准备。

全会报告提出,要推动园区运营管理专业化,科学布局“1+4+8+N”产业园区,探索推行土地1.5级开发模式,实现工业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并成立园区运营公司,深度参与园区规划、产业投资孵化、招商稳商留商等环节,同时扎实开展“项目落地年”“招商跃升年”,力争全年招引不少于50个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园内,欣旺达电白基地(欣捷安项目)一期投产二期提速,百强电子一期即将全面建成。全会报告提到,要加快欣旺达电白基地(欣捷安项目)产能爬坡,全力支持欣捷安增资扩产,重点承接欣旺达汽车电子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护航百强项目投产达效,落地一批汽车电子及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实力强大的上下游企业,形成链主项目“大步流星”、链条项目“群星拱月”的格局,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园扩容提质。

1月10日,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正式开园,迎来首个投产项目。与此同时,恒生新能源等3个项目加快落地,3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产业园区内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全会报告提到,要加快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规划建设,大力引进新型储能龙头企业,推动百翼项目尽快上规、恒生等多个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进驻;培育壮大本地储能企业,迅速形成储能产业集聚的磅礴气势。

电白新材料产业园也在进入发展新阶段:电白高性能稀土合金材料及电子配套材料项目第一块工业用地已挂网。全会报告也适时提出,要乘势猛攻新材料产业,推动高性能稀土金属材料项目等签约项目加快建设,加紧推动落实45万吨阴极铜及配套产业项目合作事项,让新材料成为电白产业弯道超车的制胜法宝。

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关键要素的作用,这些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给企业铺设出向上跃升的路径。

顺应高质量发展路径,电白提出,要推动企业扩量提质。其中,要实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企业增资扩产等专项行动,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推动潜力企业应升尽升,强化本土企业培育发展,引导金融资源支持重点项目、投向实体经济,助推长盈科技顺利上市;成立区“专精特新”企业联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支持六韬产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搭建,与中山大学等高校共建科创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热门话题2

打造“世界香都·浪漫电白”

电白拥有1000多年的沉香文化底蕴,有“中国沉香之乡”的美誉。缕缕香气升腾,沉香产业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苗木培育、种植、研发、加工及流通等产业链条,升华为独具电白特色的支柱产业。

电白区委二届十三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继续为沉香产业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提气聚力。全会报告提出,围绕“香”字进行谋篇布局,锚定“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目标,将2025年作为“沉香强基年”大干实干,谋划打造“世界香都·浪漫电白”。

到2024年,沉香种植面积约14万亩、沉香企业(含合作社、个体户)700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全产业链年产值近50亿元。2024年,电白土沉香获得2宗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实现走出国门……从业者增收致富的故事不断刷新,也彰显着产业可挖掘的巨大潜力。全会报告提到,要做强做大产业,推动沉香产业加快向百亿级迈进。

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要从管理层面入手,优化功能配套和服务体系,创造更加优质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要整合优势资源,聚焦关键问题、关键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

前不久,电白区沉香业服务中心和电白沉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挂牌。两个机构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共同致力于链条式发展沉香产业,做到规划、种植、采集、加工、销售、服务全链条管理,打造更加完整的沉香生态体系。

全会报告进一步提到,将发挥沉香集团、沉香业服务中心作用,提级管理电白沉香产业园,全力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林业)产业园;加强沉香规模化种植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推进沉香品种选育、种苗繁育、人工结香、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引进国家更多资源到电白,促进沉香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建设茂名市沉香(跨境)交易平台,打开电白沉香国际市场。

在迈向更远大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形成标准,建立起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又如何避免无序经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往往是棘手却必答的课题。

全会报告提到,要打响大品牌,坚持行业监管、品质鉴定“两不误”,健全沉香标准体系。

其中提出,要加快申报奇楠沉香结香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完善相关技术、行业和产品标准,全力申报电白沉香国家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推动奇楠沉香纳入《广东省地方药材标准》;建立沉香人才数据库,充实专家团队力量,进一步提升电白沉香检测中心权威性。

围绕沉香产业链,电白已开发出100多种产品。但产业发展永无止境,终端产品如何升级出新,一直是从业人员思考的问题。答案之一,就是围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沉香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康养等融合产业。

“要进一步加强多元融合,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2024年,茂名市副市长、电白区委书记高雪山提出要全面开发沉香文化领域产业,创建沉香特色研学基地,打造“百里沉香旅游示范带”乡村旅游路线。

此次全会报告继续从农文旅融合层面展开,谋划延伸沉香文旅产业链,打造大平台。

其中提到,谋划建设沉香大厦、沉香大道,深度开发沉香文化产业,创建沉香特色研学基地,加速沙洞香街(沉香)文旅综合体、南药墟文化产业园、沉香提炼及香精香料制造等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电白服务区沉香馆、沉香直播基地,推动沉香进驻热门商圈,办好电白沉香节、沉香博览会等活动。

热门话题3

“三年初见成效”四大行动

“百千万工程”承担着推动强县促镇带村的使命。其落到实处,就是一个个乡村提升风貌、提振经济、提质治理,迈向现代化的过程。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全会报告提出,落实“三年初见成效”四大行动,用实干实绩全面突破、争先进位。

其中,“城镇化提升行动”点名水东街道、电海街道、沙琅镇、观珠镇、林头镇、霞洞镇6个镇街,要挖潜资源禀赋,打造特色镇域品牌。同时提到,将实施“乡村振兴提质行动”,围绕“一季度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一季度村内道路硬底化全覆盖、一年典型镇村培育全覆盖、三年行政村集体收入百万全覆盖”四大目标,以点上出彩促进面上开花。

电白20多个镇(街道)区位优势不同,特色资源不一样,发展也各不相同,实施“百千万工程”要因地制宜,打破路径依赖,推动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差异化发展。

全会报告提到,水东街道要担起推动旧城改造、城区品质提升的使命,积极北融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在打通道路、完善服务上发挥更大作用。

电海街道要担起作为电白服务融入茂名新城主阵地的使命,全力加强要素保障,做好产业园区配套,有力承接茂名新城向外延伸的服务需求。

沙琅镇要担起县域副中心的使命,坚持把“镇当城建”的理念,对照小城市标准提质提档,极点带动、辐射周边,促进镇域内、镇际间协同发展,进一步带动农民进城上楼、提升城镇化水平。

观珠镇要担起辐射引领北部山区发展的使命,做好凝聚能人、环境优化、要素保障等工作,为电白沉香产业发展汇聚更大合力。

林头镇要担起作为茂名市和电白区未来建设发展重要战场的使命,围绕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所需布局业态、抓好生态。

霞洞镇要用好浮山岭等自然资源和冯冼等文化资源,发挥千年贡荔、中国番薯传入地等优势,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特色小城镇。

全会报告进一步指出,各镇(街道)要加速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落实农房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机制和新模式,推动镇村风貌整体提档,持续巩固农贸市场整治成果,谋划特色典型线路,打造沿海联链示范带、文旅康养示范带、百里沉香示范带。同时,继续围绕市打造“绿美走廊”的规划,培育壮大霞洞、林头和黄岭镇生态文旅产业,助推根子—泗水—分界—霞洞—林头—黄岭“环浮山岭产业带”更具亮点,因地制宜谋划更多城乡风貌带、滨江风貌带、乡村绿化景观带等。

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近年来,电白推动乡村系统治理整体转变,农村环境、农村形象、产业面貌等进一步优化。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电白汇聚起社会各界力量,掀起声势浩大的攻坚行动。

全会报告提出,要实施“社会力量赋能行动”,用好佛茂村企帮扶力量,发挥强村公司、农村职业经理人的突出作用,推广“众议众筹众创”模式,让群众在“百千万工程”中担当主力军,推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创新高;要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激活乡村“沉睡”资源,打造更多“乡村微工厂”。

2024年,电白区开展“绿美庭院”创建行动,引领乡村人居环境再提升。全会报告提到,要建设乡村驿站、游客中心等公共服务点,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夜间经济、屋顶经济,打造更多特色民宿、精品酒店,推动乡村变“景点”、村貌变“打卡点”、村产变“服务点”、村民变“致富人”。

热门话题4

七迳镇“回归”

全会报告提出,2025年要顺势而为、聚势而强,实现“六个突破跃升”。其中包括,“在服务融入茂名新城和支持高新区、滨海新区发展上担当实干,助推茂名城市建设突破跃升”。

电白有着处在茂名市“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重要节点和多个组团间的衔接地带的天然优势,承担着“缝合”“融合”茂名新城和各大经济功能区的作用。2025年,七迳镇回归电白区的怀抱,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由电白区承担。

在此背景下,电白有了什么新任务,又如何在支撑服务组团融合和经济功能区发展的同时实现借势跃升,成为颇为值得关注的话题。

1月6日,茂名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报告提出,以“五化联动”提速打造茂名新城“现代活力核”,部署内容几乎个个与电白相关。

正因此,全会报告将“进一步扛起‘做服务和融入茂名新城的表率’使命担当,与茂名新城同频共振、相向而行,加快推动水东城区与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放在了“六个突破跃升”的第一条。

全面融入茂名新城,电白的重任之一就是要做好资源要素和社会治理保障。

全会报告提到,要全力护航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推动广湛高铁茂名南站、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市属国企总部、农商行总部等先导性重大项目拔地而起;做强交通“硬联通”,全力保障共青河片区“三横三纵”、高铁片区“一横四纵”以及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茂吴高速、东中快线、国道G228北移快速化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主动谋划推进新城连接城区公路主干道快速化改造,打造新城“15分钟交通圈”;做强服务“软联通”,全力支持茂名市第一中学新城校区等教育项目建设,大力助推城运管理数字化中心、多馆文化设施综合体、音乐厅等公共服务项目落地,推动周边商街夜市持续火爆升温,打造新城“15分钟生活圈”;做强生态“绿联通”,全力支持水东湾生态湿地保护工程、高铁公园等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寨头河公园和环湾湿地公园,大力推进安乐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提升深茂铁路、广湛高铁等重要通道沿线风貌。

服务支撑经济功能区发展,电白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支持重点平台建设。

其中,既要在机制优化、园区建设、招商引资、要素保障、企业服务等方面举全力、出实招、做实功,主动发挥所能支持全市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也要协同高新区、滨海新区,坚决担起社会治理职能,持续做好对接沟通,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服务“功能区抓经济、属地抓治理”的现实需求,持续做好对接沟通,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因七迳镇的“回归”,电白承担起助推高新区回归主业、主抓经济的使命任务,提出“以更强举措护航高新区蓬勃发展”。

一方面,要尽“电白所能”服务“高新区所需”,完善对接机制,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基建配套等方面加强互联互通,全力保障乙烯提质改造、“华南钛谷”壮链、清研先进新材料、医疗器械加速器基地等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要立足全区“一盘棋”,全面承接七迳镇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统筹推进七迳镇“百千万工程”、镇域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提质提效,推动其全面融入全区发展大局,并在干部使用、政策扶持、社会治理、资金支持等各方面对七迳镇大力倾斜,让七迳镇发展更有保障、干部更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