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书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2025-07-17 15:03 来源:瓮透网 点击:

【书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您对《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这本书有何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或来稿参与讨论。对于在本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原创稿件,将结合阅读量酌情给予奖励,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会每年还将对原创文章进行评奖并予以不同等级的奖励。还等什么,快来投稿吧!

投稿邮箱:hnsxsfzyjh@126.com。







A


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1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问世。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B


内容简介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讲述了一位70多岁的老上校56年来盼望养老金而不得的复杂心情及此期间的绝望生活。这位上校年轻时曾经参加“保卫共和国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新政府许诺要给他们养老金安度晚年,他妻子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儿子也在一次斗鸡中死去,老两口孤苦伶仃,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能信守承诺,寄来养老金。这位老上校便在窘迫的生活中日复一日的等待。这位“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被誉为“20世纪小说中最难忘的人物”,小说的结尾也被誉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完美的一段”。


版权信息

书名:《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陶玉平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C


作品品读

“自上次内战结束以来过了五六十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而等到的东西屈指可数,十月算是其中之一。”

马尔克斯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25年,在一个冰冷的房间里写完了《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据他说,这本书修改了九遍之多。这是一本初读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书,一个没有无名的老上校和他的老妻,两人边絮絮叨叨的讨论一只鸡,边等待那笔永远不会到的抚恤金,这是漫长单调也魔幻到似曾相识的日子。小说以十月里上校去吊唁一个人的死亡为开始。那时,七十五岁的上校已经失去儿子长达九个月。他一边等候每周五的邮件,等候十五年里换了七届的政府,会给他寄来抚恤金,一边想法子豢养一只斗鸡期望“把鸡养到明年一月,参加斗鸡比赛,赢了之后抽头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封信件却一直没有寄到。上校与周围人的互动、对待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以及对待家庭的矛盾等情节渐渐展开,展现出一幅奇特又合理的底层社会人物的生活画面。情绪在上校与妻子两人戏剧化的克制对白中不断积蓄,最终,故事以令人意外的方式结束,马尔克斯终于等到了时机,可以用他招牌式的、“丝毫不惊讶,不激动,不愤怒,清澈冷静,仿佛顺理成章”的口吻,说出了爆发情绪的结尾:

“吃屎!”

马尔克斯没有过多的显露自己的感情,他极少用含有强烈感情的简单词汇来形容,他的文字中更多能看出的是极其自然的冷静,那种即使在“痛苦”“贫穷”“孤独”下的冷静,或者是,这是一种对他人悲哀及自身悲哀的平等的冷眼旁观。一个极度贫困的、痛失爱子、受政府欺骗的老头,这个在等了十五年寄来抚恤金的信的老上校可以静悄悄地坐在那里等待咖啡开锅,以“自信而又充满天真期待的神态”说出戏剧化的、令人哑然失笑的黑色幽默话语,他相信自己最终是有尊严的,而这份尊严值得漫长的等待。而这个故事之所以悲凉,也在于希望本身。马尔克斯并没有将上校的生活清清楚楚的毁坏,给他以彻底的绝望,而是留下的一点点似乎可以期盼的东西,像那只斗鸡,还有无期的信,然后不给未来任何可以把握的因素,直到在他的老妻子到最后被饥饿窘迫逼得绝望抓住他的领子时他自觉心里磊落,最后说出了那个精妙绝伦的结尾“吃屎”。










— END —

监制:张永江

作者:侯天豪,湘潭大学法学院2023级法律(法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侯天豪

责编:邹银

审核:王译





微信号 :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会


新浪微博:@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会

今日头条: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