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游走京城,记录无锡名人

2025-03-20 11:02 来源:瓮透网 点击:

游走京城,记录无锡名人

端午前后,高温盘踞在华北京津冀一带,恰在北京逗留数日,除了登长城、观天坛常规动作外之外,也到访博物馆、美术馆,不走寻常路从香山徒步到植物园,旅途中所见所闻有些许无锡名人元素,在此略作记录。

网络配图

第一站:国家植物园

位于北京西郊与大名鼎鼎的香山为邻的植物园现在改造成国字号了,三面环山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温润气候,不少近现代名人就长眠在这一方宝地,如梁启超、刘半农等。行至风雨同舟景点附近,阴沉了一上午的天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之后就是大雨袭来,当天的行程戛然而止。没有去碧云寺附近瞻仰刘半农之墓,却在不经意之间观瞻了江阴籍烈士高仁山的墓地。

高仁山墓地

高仁山1894年4月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少年时就读于天津南开学校,一九一七年春负笈东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文科,一九一八年冬自费赴美国留学先后入格林纳尔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硕士学位,一九二三年初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为北大教育创始人之一。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的高仁山在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处以绞刑的关键时刻,担任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北京建立的北方最高统战组织“北方国民党左派大联盟”主席。1928年1月在北京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四岁。从碑文得知,墓碑是高仁山烈士子女于二零零九年六月重立。

江阴烈士高仁山简介

第二站:史家胡同博物馆

同为北京大学教授的无锡江阴人刘半农在创作《教我如何不想她》的那一年,一对儿女刘育伦和刘育敦在英国伦敦出生,长大成人后,刘育伦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史家胡同31号。一个闷热的午后,从东四南大街拐进了因史家祠堂命名的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入口

史家胡同一如路口的介绍那样,文化艺术气息浓郁,除了史家胡同小学和名人故居之外,还有史家胡同博物馆。位于东城区的这条胡同是无锡人陈西滢妻子凌书华的陪嫁之物。昔日的凌府,也就是凌书华父亲凌福彭所居的宅院气派不凡,20世纪20年代住在后花园的凌书华,将这里打造成“小姐的大书房”,比北总布胡同林徽因“太太的客厅”早了差不多十年。博物馆曾经是凌书华与丈夫陈西滢的住处,常设有凌书华和陈西滢纪念展。远在太湖之滨的无锡姚湾陈氏墓园,不仅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安息之地,里面长眠的还有竺可桢夫人陈汲等名人。

胡同博物馆中的常设纪念展

在胡同博物馆院内的展板上,我还看到了无锡籍著名木刻版画家邹雅的介绍。原来这套三进四合院在解放后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宿舍,身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的邹雅曾在这里住过。邹雅原名亚明又名大雅,别署“老木匠”,1916年出生在无锡新安镇,曾任北京画院院长,1974年率队到阳泉煤矿深入生活,不幸失事遇难。2016年4月8日,邹雅百年诞辰纪念画展在无锡开幕,邹雅夫人、90岁高龄的中国新闻社资深记者苏戈女士出席画展开幕式 ,其亲属向无锡市博物院捐赠了邹雅先生画作。

无锡籍画家邹雅介绍展板

第三站: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有“致敬经典” 、“墨韵文脉”、“塔高水长”、“美美与共”四大主题展览,近600件作品都是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经典美术作品,徜徉其中,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与无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徐悲鸿、吴冠中、尹瘦石、周怀民、钱松喦 、华君武等等,如灿烂星河中熠熠生辉的明亮之星。在“墨韵文脉”主题中,倪瓒的传世之作鹤林图手卷展柜前围满参观者,想寻找拍照的机会也殊为不易。倪瓒是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经典代表画作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流落民间颇具传奇色彩的《苔痕树影图 》经修复后成为无锡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倪瓒真迹墨宝

熙熙攘攘的参观人流中,入口大厅两座高大的人像雕塑是老子和孔子,大写意《问道》的作者是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而吴馆长的第二故乡恰是太湖之滨的无锡。吴为山17岁时在无锡工艺美校学习彩塑,深得现代泥塑巨匠高标、雕塑家王木东及手捏名师喻湘涟的指点,后来考入南师大美术学院深造,成为享誉世界的雕塑家,如今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人杰苑内藏有30多座无锡籍名人雕塑,都是出自吴为山之手。

中国美术馆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