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浅析皇太极执政初期所面临的困境与矛盾

2025-04-27 04:22 来源:瓮透网 点击:

浅析皇太极执政初期所面临的困境与矛盾

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开启了我国封建王朝最后的一段时光,在这次交替当中,最重要的人物自然是大名鼎鼎的皇太极。

虽然在一些清宫剧中,对皇太极的功绩叙述不多,但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皇太极的功绩和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

皇太极在执政初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那么皇太极当时都面临着哪些问题,又是怎样去解决的呢?

一、初露锋芒

(一)皇太极出生

皇太极的父亲是后金时期的巅峰人物——努尔哈赤,他的母亲则是叶赫那拉首领的女儿,因为皇太极的母亲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努尔哈赤已经三十岁,所以皇太极出生较晚,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

由于出生较晚,在他少年时期,他的哥哥们就已经在战场上建立军功,但他也遇到了属于自己的机遇。

和同龄的孩子不同,皇太极有一个最大的优势——过目不忘,并且他的领悟能力超强,所以早在七岁的时候,他就负责管理家族的财政和政务,并因此深得父亲努尔哈赤的赏识。

不过仅有学识还不够,女真族是尚武的民族,皇太极想要更进一步,必须在武力方面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毕竟能文能武才是未来继承大统的基础。

所以皇太极经常跟着父亲一起打猎,在此过程中,他练就了百发百中的弓箭水平,并获得了基础的肯定。

自此,皇太极也加入了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当中,但想要完成这一步,他必须有足够的军功。

(二)建功立业

在皇太极之前,最有机会成为储君,并在未来继承大统的,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

但不知为何,褚英却早早地和努尔哈赤有了分歧,甚至背着努尔哈赤做了很多“错事”,对于这种情况,皇太极等兄弟自然义无反顾地揭发了他,这让皇太极距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在建立后金前的一系列战斗中,皇太极基本上都陪在努尔哈赤的身边,是努尔哈赤的主要部将之一,并在打败布占泰的战斗中表现良好,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成为了著名的“四贝勒”之一,分管八旗当中的正白旗。

在得到权力后,属于皇太极的时代终于拉开了序幕,皇太极人生中第一获得大胜,还是在针对抚顺的战斗当中。

那时的努尔哈赤决心对明朝发动进攻,但不知从何开始。

此时皇太极献计攻打抚顺,并给出了一条十分完整的计谋,而后努尔哈赤一举拿下抚顺,亲临战场的皇太极,也在这一战中打出了自己的声望。

二、皇太极上位

(一)萨尔浒之战

皇太极能够成功上位,与两场大战有关,分别是萨尔浒之战和宁远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当时的后金与明朝的一次大规模战斗,说是两国的大决战也不为过。

在这次战斗中,皇太极用自己的勇猛和计谋获得了所有将士的认可,也让后金完成了一次大跨越。

可以说萨尔浒之战让皇太极成功地从四大贝勒中脱颖而出,还获得了后金几乎所有将士的支持,现在的皇太极距离上位只差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很快就到来了。

(二)宁远之战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因宁远之战失败,最终郁郁而终,接下来就是四大贝勒的较量,那么在这次争斗中,皇太极是如何胜出的呢?

皇太极首先搞定的是三贝勒,莽古尔泰本人性格狂暴,无论是军中还是朝中都无人支持,皇太极只是许下了一些利益,便让他退出了这次竞争。

而二贝勒由于不是努尔哈赤的亲生孩子,没有继承权,所以皇太极唯一需要重视的对手,只有大贝勒代善。

代善年长于皇太极,军功高,出身高,从明面上来看比皇太极更有优势,但他却被皇太极抓住了一个把柄,那就是他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暧昧关系。

皇太极将这层关系捅破后,代善很快失去了继承权,最后不但阿巴亥被陪葬,代善还必须公开支持皇太极继位。至此,皇太极成为了后金的大汗。

(三)内忧外患

其实对于皇太极来说,继承汗位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度过当时后金所面临的各种困境。那么在上位初期,皇太极都面临着哪些问题呢?

在对外方面,当时的明朝并非强弩之末,不但尚有一战之力,还联合蒙古、朝鲜组建了关宁锦防线,大有将后金包围绞杀的势头

而在后金内部,后金的经济、民众反战情绪等也需要快速解决,再加上当时的后金实行着四大贝勒合议制度,所以接下来皇太极所走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三、面对困境,皇太极的对策

(一)攘外必先安内

在同时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候,皇太极决定对外暂时休战,优先解决内部的矛盾问题。

他先是通过不断地扶持小贝勒来分走其余三位贝勒的权力,逐渐将大部分的权力收归到自己的手里,而后不断设计陷阱,让其余三位贝勒手中再无任何权力。

接着在后金境内,改变了汉人的处境,这是皇太极能够稳定统治的主要政策之一。

在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对境内的汉族实行着非常残忍的压迫政策,汉人即为奴隶,而皇太极则实行了满汉分居的政策,还给了汉人土地,很好的消除了境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当国内稳定之后,皇太极立刻开始了对外战斗。

(二)战果颇丰

皇太极时期的后金,有三个主要的敌人,分别是明朝、朝鲜和蒙古,这三个敌人必须要全部打败,不然随时有可能“后院着火”,在对战朝鲜的过程中,皇太极用两次出征,彻底政府了朝鲜,从此朝鲜成为了后金的附属国,和明朝断绝来往,这段关系一直延续到清朝晚期。

对于蒙古自然不能选择如此强硬的方式,皇太极为了获得蒙古的支持,选择了一联姻为首的方式,并逐步吞并了蒙古势力,不过这种吞并是以许诺权力为代价,在皇室内部,清朝前期的后宫之中,基本上全部都是蒙古部落的妃子。

从某种程度来说,清朝皇室的一半权力属于蒙古。

同时,皇太极还对蒙古各部落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各种封王封爵不计其数,将蒙古笼络成清朝的贵族势力,这才解决了蒙古这个心腹大患。

事实上这完全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当清朝完成统一,国内稳定后,蒙古已经失去了对清朝的威胁。

解决完身边的两个隐患,最后需要面对的就是明朝了。

实际上,失去朝鲜和蒙古两位盟友之后,明朝完全不是后金的对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防线被一步步突破,最后逐步走向灭亡,在康熙收服台湾后,明朝最后的传承也烟消云散。

(三)改变制度

虽然解决了内忧外患,但想要长久地维持国内稳定,让清朝传承下去,必须要改变国家的制度,在这个方面元朝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年的蒙古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可也只维持了不到100年的统治就被赶出了中原,皇太极不希望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所以皇太极几乎全方面地改变了国内的制度,他废除了原本的“汗”位,改为了中原文化中的“帝”位,还让全部皇室成员大量学习汉族文化,再加上汉八旗的建立和满汉一体思想的大范围传播,清朝的统治完全稳定。

在皇太极去世的时候,清朝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

四、结语

其实皇太极能够成功解决执政初期的矛盾,只是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排除法和列举法,他首先用排除法一步步地安排自己的计划,这才有了先解决国内矛盾,然后解决朝鲜和蒙古,最后解决明朝的一系列操作,而在具体的解决方式上,则是将所有方法一一列举出来,然后选择对自身损耗最小的方式。

就像在对待蒙古的时候,皇太极也想过很多方式,比如直接和蒙古开战,或者打败明朝后再去解决蒙古。只不过后来发现,联姻这种方式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那时的蒙古已经失去了争霸天下心,只要能够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就能轻松击败他们。

所以皇太极给了他们权力、财富以及上升空间,当后宫全部都是蒙古妃子的时候,蒙古的大部落几乎达到了和爱新觉罗一样的高度,但事实上,这才是皇太极打败蒙古的方式。

他先是通过缓和矛盾,一步步地削弱蒙古的权力,其次是让蒙古各部落内部争斗,毕竟皇太子只有一个,这就意味着皇后和皇太后也只有一个,为了唯一的名额,蒙古各部落内部纷纷陷入了争斗,而清朝皇室自然坐收渔翁之利,皇太极毕竟是从战场之上活下来的人,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找到敌人的弱点然后击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