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信的定义与分类(上)

2025-05-29 11:15 来源:瓮透网 点击:

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信的定义与分类(上)

(一)信的定义

信的定义,在幾学领域的“玄之有玄,众眇之门”内,同样具有双重内涵,以及不同哲(悊)学文化形态的释义。

从宇宙法则、自然规律层面而言,信是天道治理法则和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是中央轴枢运动的能量体,是“德一”不停转动和韵动自律性的能量源。

从人类认知的层面而言,信是人类对“德一”的认知程度,基本上分为三大类与层级,初乘级别是常道意识对“德一”的认知取向,以及衡量意识率领眼耳鼻舌身五种前识所作出的动态行为是否符合“德一”物相韵动法则的指标。

中乘级别则是超常道智识对“德一”的认知取向,以及智识作用于潜意识与常道意识,通过前识对信息与能量所做出的分析判断与取舍是否符合“德一”的质象与物相法则。

上乘级别则是非恒(常)道慧识对“德一”的认知取向,以及慧识在无为而治状态下,通过前识对信息与能量在物相、色象、无色光象中的法则的应用与觉知。

(二)信的释用与表现分类

信德这个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是核心部分,因此,以“信”字组词进行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这些内容,既可以从释用范围上进行大致的分类,也可以从表现属性上进行正向性与负向性的分类。

1.释用分类

从信的释用范围来对信进行分类,比较常用的有信仰、信念、公信、信力、信誉、信言、信行、信息、信心、信义、仁信、正信、至信等概念与范畴。

信仰,从字义上解释,就是极其相信和敬仰某种精神或理论和方法,相信、信任到了仰望和瞻仰的程度,是不存在疑惑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行动的准则。

极度者,是指极限、最高、顶峰之谓也;信服者,是指相信、信奉、佩服之意也;尊重者,是指尊敬、崇敬、重视之语也。信服、尊重而且达到了极度,无疑是指不讲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疑义、排除任何犹豫的绝对的信服和尊重。

信仰的基本分类有对道德的信仰,对天地的信仰,对国家与民族的信仰,对圣贤与血亲长辈的信仰,对高级生命仙、佛、神的信仰,对文化与哲(悊)学的信仰,对思想与观念的信仰,对宗教与主义的信仰,等等。

信念,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属于一种常道意识对精神或物质,对物相或质象进行认知的思想状态。

对某人或者某些事物产生信任,对其有信心或者具备信赖,并且还会去实践这种认可、认知,这就是信念。

公信,是公众、大众、民众的凭信,公共体制的信用。公信力,对于执政者而言,如果公信丧失过多,群众就自然地不再相信正规渠道的消息和保持对执政者的信任,这是由于执政者自己信德信仪存在缺失而造成的。

假如执政者在制定政策时利己欲私而不公,许下的承诺难以兑现,那么政府的信誉就会自我破坏。

因为公信关系到国家的权威性,要想使信心在信誉上真正确立起来,在仁信上能够过得硬,信义、正信、智信都能够成为执政者的座右铭,让大家毫不怀疑,没有疑虑,就需要全面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信德与信仪的学习与建设。

信力,是指信仰及信念的作用力。德的五个子系统之一的信,从量子学层面而论,它就是能量,具备能量作用力。南朝陈江总所作的《摄山栖霞寺碑铭》一文中说“慧心开发,信力明悟,各舍泉贝,共成福业”,对此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信的质象能量作用力,表现在五行的阳土领域中,土既可生义金,也可以克制阴水,而且载仁扶木之生,信能量的作用力广泛而且厚实。

信约,是指诚信不欺的盟约。也指人与人之间口头或者文字的约定,或者协议,需要共同遵守,具备一定的约束力。

信言,指真实的话。具有度与数性质而应当做到的承诺。

信行,就是诚实守信的品行,是指在信仪规范下的意识思考与前识动作行为。

《后汉书•儒林列传•高诩》中记载:“以信行清操知名。”

信息,是指人、事、物在幾学显隐双重环境下的各种、各类动态的消息、音讯、情报、秘密。

幾学将信息分为物相信息与质象信息,而质象信息的前瞻性、预见性的价值与作用力比物相信息更高,尤其需要优先了解与掌握。

信心,就是诚信之心,以及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

信心是意识认知与智识认同相结合的一种思想取向与行为的内在能量动力。

信义,是在信用与道义珠联璧合的前提下进行实践。信属脾土,义为肺金,土能生金。

信为义母,母强子健,因而信德信仪的具备是外显正义与道义的坚实基础与强大后盾,能保障义行的全面落实。

仁信,是诚实信奉并且身体力行仁爱的信念。仁属肝木,脾土信既能载木,又能扶生木,木克土而成长与成就。

仁爱孝悌将因信德与信仪的厚实而生机勃发,丰富长久。

正信,是笃信公理道义,笃信尊道贵德的信念,笃信正道之心。异道丛中,正信不悔,为学日益,不离德道。《黄帝四经•经法•四度》:“县(悬)之下曰正。”

是指服从天道法则、规律,治己事天,顺天治己,尊道贵德而顺应五运六炁(气)周期律,实现天人合一才是正道,信此正道,方为正信。

至信,是达到“德一”状态的信,是符合无为而治的最大诚信。《庄子•庚桑楚》曰:“至信辟金。”

辟是指幾学中的辟析法,至信如同、类似黄金一般贵重,与天道玄曲能量法则融为一体,并且经得起反复锤炼,出言皆不虚。

宋代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海道一》所说的“潮汐往来,应期不爽,为天地之至信”,也就是万物的真信。

从修身角度而言,就是至人证真的信念和信仰。信念达到道的最高境地,信念程度达到极点,属于慧识真成、心身光明之信。

摘自《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22—25页),作者:熊春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