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扬州百年“冶春”改名 老字号品牌保护令人忧

2025-09-11 09:21 来源:瓮透网 点击:

扬州百年“冶春”改名 老字号品牌保护令人忧

新华网南京7月7日电(王新颖 吴森生 韩月)近日,从南京回扬州探亲的郑师傅,向记者反映吃早茶时遇到的困惑:扬州突然多了好几家“冶春茶社”,而他以前经常光顾的,位于花鸟市场旁边的冶春茶社却突然改名叫“绿杨邨茶社”,到底哪家才是真正的百年冶春?

东冶春、西冶春 老扬州人更青睐哪一家?

老扬州人都知道,盐阜路一带曾经一直存在东、西两家冶春茶社。然而,一样的茶社名字让慕名来扬州吃早茶的游客感到十分困惑。网络上关于“哪家才是正宗”的讨论也众说纷纭。东冶春临近景点御码头,仿古的茅草屋极具代表性,再加窗外花柳蓊郁、小河深幽,古色古香的韵味吸引了不少游客,很多人都认为东冶春是真正的老字号。

然而,和郑师傅一样,熟悉扬州历史掌故的老扬州人,则更青睐临近花鸟市场的西冶春。在大众点评网上,网友“行歌BB”这样点评:“看了很多点评,觉得作为一个老扬州应该来说一些关于冶春的故事。当年冶春茶社只有一家,就在现在的御码头旁边,也就是现在闻名的茅草屋子。但是后来因为客流量加大,再加上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冶春举家迁往问月桥西,重建房子,也就是现在的西冶春。所以实际上冶春的百年老店就是现在的西冶春。”该网友还解释,东边原址上重开的新店,其实当年名叫冶春花园,而非茶社。近两年为了扩张品牌,所以慢慢淡化花园二字,逐渐改为茶社,如今扬州城到处所见的冶春即是东冶春的连锁店。“所以要说扬州真正正宗的冶春,我也只认为有西冶春,也就是花鸟市场这一家而已。”该网友还认为,“说到口味,个人认为是西冶春更胜一筹。”

“冶春”变身“绿杨邨” 百年老店“被消失了”

带着疑问,记者随同郑师傅一起前往丰乐下街一探究竟。记者发现,恰如郑师傅所言,位于丰乐下街10号,曾经一直叫“冶春茶社”的餐饮店已经换上“绿杨邨茶社”的牌子,入口处还立着一个告示:“冶春茶社现更名为绿杨邨茶社,欢迎光临”。

“我每年回老家都要在这家店吃早茶,已经吃了很多年了。按理说‘冶春茶社’是个老字号,扬州的百年老店,名字怎么能说改就改呢?”郑师傅满腹疑问地告诉记者,“近几年回扬州发现,不少繁华地段都开了‘冶春’的连锁店,但我一直坚持来这边吃早茶。但万万没想到,今年这家老店居然不叫‘冶春’了,心里感觉很不是滋味。”

记者从绿杨邨茶社(原冶春茶社)书记宦吉洪那里了解到,冶春茶社已经经营了一百多年,近年来一直隶属于富春饮服集团。东边冶春属于扬子江集团,两家企业之间存在“培育”关系,即扬子江集团代管富春饮服集团的部分品牌。“近几年,扬子江集团打算把老字号品牌推广出去,就统一整合了‘冶春’品牌,富春饮服集团也同意把‘冶春’交给扬子江集团管理。”

宦吉洪表示,“我们并非擅自将‘冶春茶社’改为‘绿杨邨茶社’,此次更名属于政府的规划行为。” 宦吉洪介绍,原西冶春所在位置恰好就是绿杨邨故址。昔日扬州北门外问月桥西,临湖有茶社名为绿杨邨,扬州文献多有记载。他还表示,更名后的绿杨邨茶社不仅能确保产品的质量,还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字号品牌,提高‘绿杨邨’的知名度。

采访中有市民表示,原来的老“冶春”改名了,不好找了,而遍地开花的所谓“冶春”在口味上、手艺上都与老店相去甚远,真不明白有关部门为什么这么做。

政府干预的现代化市场 处境艰难的老字号还能走多远

据统计,通过商务部认定的1600余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亏损、濒临倒闭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左右。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华老字号还能走多远,因而老字号的品牌保护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律师、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主任孙银生告诉记者,“冶春茶社”这个老字号品牌属于国家所有,政府有权将品牌交由扬子江集团使用。而当地百姓反映绿杨邨茶社口味更正宗,这就要求政府要保护真正的老字号,不能一味扩张连锁店,谋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和百年老店手艺的传承。

据了解,自从3月26日更名以来,绿杨邨茶社的营业额下降了不少,给企业带来了很大困扰。对此孙律师表示,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多半看重的是老字号的品牌和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一旦变更店名,对于品牌概念很强的百年老店,无疑是一种伤害;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老字号认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字号的地址,消费习惯让人们产生了一种“正宗老字号就应该在这里”的观念,现在原来的老字号被迫改名了,而交钱就可以加盟的“冶春”口味差了许多,这也是对老品牌的一种伤害。老字号品牌作为优秀民族文化属于当地共同的文化遗产,也是城市形象的组成元素,希望政府在干预时,保障老字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自主性,避免老字号的流失和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