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徐志摩离世后,陆小曼和翁瑞午同居30年却不愿再嫁,陆:从未爱过

2025-10-17 01:30 来源:瓮透网 点击:

徐志摩离世后,陆小曼和翁瑞午同居30年却不愿再嫁,陆:从未爱过

文|常琦的历史书

编辑|常琦的历史书

前言

1931年,徐志摩经南京回北平,赶着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为了省钱,徐志摩不顾安危,乘坐了一架免费的邮政小型飞机。

几个小时后,飞机于山东坠落,徐志摩也当场身亡。徐志摩坠机罹难后,妻子陆小曼悲痛万分,此后开始青衣素服,闭门谢客。

作为民国超级名媛,徐志摩死后,其实有很多人追求陆小曼,但都被她拒绝了,每日都是和黑暗作伴。此时的陆小曼只有28岁。

不过还好,陆小曼身边还有一个人在陪伴着她,这个人就是她的按摩师兼闺蜜翁瑞午。

由于陆小曼的身体比较差,翁瑞午一直在为她按摩治疗,久而久之,两人开始了同居。

从1928年到1961年,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长达33年,却始终没有名正言顺的结婚,这是为什么呢?

民国超级名媛陆小曼

胡适曾经评价过陆小曼,说她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作为民国超级名媛,陆小曼是真正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陆小曼的父亲是曾经担任北洋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职位,并且在任20多年。

陆小曼的母亲也是常州望族的名门闺秀,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可谓是多才多艺。

陆小曼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从小就受尽万般宠爱。可以说,上天对陆小曼真的是偏爱,可她却没能珍惜上天对她的这些优待。

陆小曼早年嫁给了青年才俊王庚,两人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妾之言”,在陆小曼很小的时候,家人就替她定下了这门婚事。

由于父母的催促,当时只有19岁的陆小曼被迫退学,与富家子弟王庚结为夫妻。

此时的陆小曼还是懵懂少女,自然不满被困在婚姻的围墙中,成婚之后也是郁郁寡欢。

王庚是一位中规中矩的传统男性,一门心思全在工作上,虽然对陆小曼百依百顺,但却经常顾及不到她的心理。而陆小曼则非常善于交际,每次一有应酬,陆小曼就会邀请王庚一同前往。

但因为王庚常常忙于手头的工作,根本抽不开身,又不忍心直接拒绝陆小曼的请求,所以经常会让朋友徐志摩陪同妻子一起前往赴约。

在丈夫王庚的默许下,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相处渐渐多了起来,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美貌佳人,时间一长,难免会日久生情。

后来,王庚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前往哈尔滨任职,这就给两人增加了更多独处的机会。最终这场父母的包办婚姻还是以离婚收场。

陆小曼离婚后,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与徐志摩在一起了,没过多久,两人便开始谈婚论嫁。

1926年,陆小曼与徐志摩在北平结婚。婚礼上,两人邀请梁启超来当证婚人,没想到,梁启超却在婚礼上给了两人极大的侮辱。

梁启超在证婚词中痛斥二人,指责徐志摩性情浮躁,用情不专;批判陆小曼不守妇道,警告她不要妨害徐志摩的事业,并说希望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结婚。

梁启超的一番话让二人面红耳赤,虽然两人的婚姻并不被外界看好,但不管怎样,婚礼还是顺利地完成了。

成为上海社交界的新宠

成婚后,陆小曼和徐志摩回到了老家生活。刚开始日子过得还挺好,可过了没多久,向来喜欢热闹和交际的陆小曼就受不了了。

因为挂念着大城市的繁华,回到老家的陆小曼常常觉得失落和空虚,而且还与徐志摩的父母之间生出了嫌隙,这让陆小曼心里的不满愈加明显。

为了让陆小曼能开心起来,徐志摩决定带着她回到上海生活。

二人刚回到上海,便过起了富贵人家的生活,不仅租下了高档公寓,还请了佣人来打理生活。很明显,陆小曼早已经忘记了梁启超当初在婚礼上的告诫。

陆小曼很喜欢唱戏,之前在北平的时候就常常登台演唱。这次重新回到上海,她很快就投身于交际场。

因为陆小曼本身就喜欢抛头露面,再加上丈夫“诗圣”的光环笼罩,没多久,她就成了上海社交界的新宠。

陆小曼确实很有表演的天赋,她也不甘心一直生活在丈夫“诗圣”的光环下,所以陆小曼想要争口气,就把劲头全都用在了上海的各种交际场。

因为本身就对唱戏有天赋,再加上丈夫的无条件支持,很快,陆小曼就在上海有了一些知名度,翁瑞午也就是在这时出现了。

1927年,陆小曼与徐志摩、翁瑞午在夏令配克戏院演出,三人同台合演了《玉堂春》。

演出结束后,观众对翁瑞午和陆小曼的默契赞不绝口。下台后,三人也在现实生活中唱起了“玉堂春”。不过这也都是后话了。

翁瑞午出现了

再说翁瑞午,他的父亲曾经是贵州知府,父亲逝世后为他留下了不少财富。

作为上海有名阔少,翁瑞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仅会京剧、昆曲、评弹,而且对行书、小楷也很擅长,文采卓越,出口成章。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他年仅20多岁就在上海小有名气了,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很擅长中医推拿,很多人都会找他看病。

当时陆小曼身的体很不好,不仅有哮喘,而且时常胃痛,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晕过去。

徐志摩为了医治好陆小曼,寻访了许多名医。在得知翁瑞午擅长看病推拿后,便将他邀请来为陆小曼治病。

在经过翁瑞午的治疗后,陆小曼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转。没有了病痛的折磨,陆小曼的脾气也变得好了起来,又恢复了之前的温声细语。

看到陆小曼的状态变好了,徐志摩也轻松了许多,经常喊翁瑞午来家里做客、陪陆小曼打发时间。

翁瑞午说话幽默风趣,经常逗得陆小曼开怀大笑。见到妻子的状态越来越好,徐志摩也希望翁瑞午能经常来家里陪陪她。

由于翁瑞午频繁地进出陆小曼的家,外界难免会有一些流言蜚语,揣测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翁瑞午知道此事后,并不觉得心虚,直言自己是徐志摩请来的。

徐志摩本人对此也并没有过于担心,他和朋友解释,这都是为了治病,没有什么的。可以说,徐志摩给了他们充分的信任。

随着徐志摩、陆小曼、翁瑞午三人的交往越来越深,陆小曼也接受了翁瑞午的建议,抽起了鸦片,以此来镇痛。对于这个建议,徐志摩也表示可以接受。

由于陆小曼的生活奢靡,徐志摩一个人根本无法维持这些支出。翁瑞午有钱,常常会无条件地向他们提供资助。

后来,徐志摩到北平任教,不能陪伴在陆小曼身边。在徐志摩不在的这些日子里,翁瑞午便常常来陪伴陆小曼,填补徐志摩不在的空缺。

同居30年

1931年11月,徐志摩准备经南京前往北平。临行前,徐志摩专门与翁瑞午见了一面,希望自己不在的这段日子,翁瑞午能好好照顾陆小曼。

翁瑞午郑重地答应了。两人都没想到,这次谈话,竟成了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为了省钱,徐志摩乘坐了一架免费的邮政小型飞机,在飞机上经过山东白马山时不幸坠落,飞机内的所有人员无一生还。

此消息一出,翁瑞午连夜赶到事故现场,帮徐志摩收尸,并替他料理了后事。

徐志摩的死对于陆小曼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身体状况本来就不好的她终于病倒了,翁瑞午就陪在陆小曼身边,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她。

后来,因为陆小曼病得太重,为了方便更好地照顾,翁瑞午就直接住在了陆小曼的家里。此后的30年,翁瑞午都将陆小曼照顾得格外好。

很多人都说翁瑞午是因为陆小曼的容貌才会一直照顾她,但后来,陆小曼容颜老去,精神萎靡,翁瑞午也几十年如一日地呵护着她。

约法三章

在很多年之后,陆小曼的好朋友忍不住问她,和翁瑞午在一起生活30多年,为什么一直都不肯结婚。

对此,陆小曼说,翁瑞午一直都在为她治病,两个人吃住都在一起,难免会日久生情。但是对于陆小曼来说,她和翁瑞午之间并不是爱情。而且为了徐志摩,她也不会同翁瑞午结婚。

当时两人虽然有同居之实,但一开始陆小曼便和翁瑞午约法三章:翁瑞午不能抛弃原配妻子,两人也不能名正言顺地结婚,情愿处在一个令人非议的外室的地位。

陆小曼的这番举动看似深明大义,但却将翁瑞午的妻子推上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翁瑞午当时也早有婚配,他和妻子陈明榴是父母指腹为婚,当时两人已经有5个孩子了。

翁瑞午和陆小曼同居后,他的大女儿十分生气。大女儿9岁开始便经常跟着翁瑞午进出徐家,和陆小曼也很亲近。但自从他二人同居后,大女儿便常常闹脾气。

翁瑞午只好不断地和女儿解释,说他和陈明榴是有感情的,绝对不会离婚。而对于陆小曼这边,翁瑞午也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着。

此时的翁瑞午甚至要比当年的徐志摩更加辛苦,他不仅要照顾陆小曼的病,还要出钱供陆小曼花销,同时还要养着自己的5个孩子。

虽然翁瑞午收入高,但两个家庭都是如此大的开支,还是常常令他感到头疼。翁瑞午拿不出钱的时候,就会变卖祖传的物品,直到没有东西可以卖了。

陆小曼帮翁瑞午照顾孩子

1955年,翁瑞午与陆小曼的一名女学生谈起了恋爱,并生下一个女孩。一时间,翁瑞午被定论为“道德败坏”,锒铛入狱。

在监狱这段时间,翁瑞午得了肺病。而那个女学生也将生下的孩子丢给陆小曼,随即便离开了。

陆小曼对二人这所作所为感到很是不满,但即便是这样,还是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将孩子视为己出抚养长大。

后来,翁瑞午出狱,又回到了陆小曼身边。但因为在狱中得了肺病,需要昂贵的药品来治疗。

而且这时的翁瑞午也失去了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两人的生活便也没有了保障,只能靠亲戚接济。

后来,在周总理的提点下,陆小曼顺利进入了文史馆工作,这也是陆小曼第一份正式的工作,两人拮据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一些好转。

徐志摩的老友胡适得知陆小曼的情况后,建议她到南京生活,至少状况会比现在好上许多,但陆小曼拒绝了胡适的邀请。

在陆小曼看来,翁瑞午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一直不离不弃的陪在身边,现如今,翁瑞午落了难,她不能就这样自己一走了之。

再后来,翁瑞午的原配妻子陈明榴病逝,陆小曼续弦进了翁家。和徐家一样,翁家也并不接受陆小曼儿媳的身份。

尽管身份不被承认,陆小曼也一直尽力做好一个“继母”。她学着以母亲的身份照顾陈明榴的5个孩子,并给5个孩子都做了新衣服。

陈明榴的葬礼料理完后,陆小曼还将两个孩子接到家中,做了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们,想借此安慰他们,让他们感到受到一丝温暖。

渐渐地,翁瑞午的大女儿也接受了陆小曼“继母”的身份,看着这个曾经风华绝代的女人变得如此憔悴,她的心中也对陆小曼充满了同情。

翁瑞午的女儿结婚时,陆小曼送了她一套白绸丝睡衣和卫浴瓷器。后来翁瑞午的女儿才知道,这套瓷器是徐志摩生前定做的,这么多年来,陆小曼一直珍藏着,舍不得拿出来用。

每个人都有两面性,陆小曼的一生虽然做了很多令世人不认同的事,但在很多事情上却也是有情有义。

1961年,陆小曼的学生张方晦前来探望,此时的翁瑞午已在弥留之际。张方晦尝试着喊了一句翁先生,陆小曼却说翁先生已经不行了,劝她不要看。

据张方晦回忆,当时的陆小曼坐在藤椅上,脸上非常平静,似乎没有什么悲痛之色。由此可见,陆小曼对于翁瑞午的去世并没有认识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相比之下,自从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一直用鲜花供奉着他的遗像,并因为徐志摩的死而戒毒,从这些点点滴滴中可以看出,翁瑞午并没有赢得陆小曼的爱情。

虽然如此,翁瑞午弥留之际最放心不下的依旧是陆小曼。在去世前,翁瑞午曾托人请作家赵清阁来相见,托付他们多多照顾陆小曼。

陆小曼在和徐志摩的婚姻之中既疯狂又任性,而在和翁瑞午的感情之中既现实又有情义。

有人说翁瑞午与陆小曼之间的爱是第四种感情,既称不上亲情、友情或者爱情,但又与亲情、爱情、友情融为一体。

世人都将徐志摩比为情圣,但回首望去,人这一生,做徐志摩容易,成为翁瑞午却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