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投网 > 杂谈 > 正文

​九妹:被沈从文带走,离乡11年被逼疯,与泥瓦匠私奔晚景凄凉

2025-10-17 01:37 来源:瓮透网 点击:

九妹:被沈从文带走,离乡11年被逼疯,与泥瓦匠私奔晚景凄凉

前言:

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她,曾是一家之宠,却在洪流中沉沦。

她,曾为爱痴狂,却被命运抛弃。

她,曾满怀理想,却在现实中破碎。

她,叫做沈岳萌。

她,也许只是风云变幻年代的一个小人物,但她的人生轨迹,却蕴含着那个时代的千疮百孔。

众星捧月长大的小姑娘

1912年,一个小女孩降生在湖南湘西一个望族之家。

她生得皮肤白皙,瓜子脸,秀气可人,被父母取名“岳萌”,寓意天才地靚,美丽聪明。

岳萌排行老九,人们便亲昵地称她为“九妹”。

九妹是这个家最小的孩子,自小就受到父母和哥哥们的宠爱。

尤其是她那位留洋归来、已小有名气的三哥沈从文,更是对她关爱有加。

九妹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天资聪慧,哥哥们要重复背诵多次的课文,她只需要过目就能牢记。

这让九妹在众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成为父母最骄傲的女儿。

家中上下都喜欢这个漂亮聪明的小女孩。

她的生活安逸舒适,在一众兄弟如星月般的呵护下长大。

九妹活泼可爱,总能给家里带来快乐和生机。

母亲在闲暇时会亲手为她缝制漂亮的衣裙,父亲也会不时带给她新奇有趣的小玩意。

哥哥们则会在暑假带她出去遛弯,去附近的湖边钓鱼,或者在院子里一起放风筝。

九妹对自己的长辈们也格外孝顺讨喜。

她总是第一个起床,热水淇淋为父母洗漱,然后双手奉上早餐。

放学后,她也会第一时间回家,亲自下厨为哥哥们准备好热乎乎的晚饭。

这样的日子,对一个小女孩来说就是天堂。

她快乐地成长着,对未来也满怀美好的憧憬和期待。

家道中落,九妹求学之路坎坷

好景不长,一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过后,望族沈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步入衰败。

家中兄弟姐妹纷纷出门谋生,沈从文选择加入军队。

沈家年幼的九妹还在家中,她眼睁睁地看着家道的衰落和破败,却无能为力。

不久,家中经济拮据,她被迫中断了学业,那曾经金碧辉煌的求学之路,也戛然而止。

一个只有小学文凭的女孩,她的前程似乎黯淡无光。

这对九妹来说是晴天霹雳。

她本以为会一直在温暖的家庭中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没想到好景不长。

她不甘心就此放弃学业,可家中的情况实在难以为继。

九妹只能眼睁睁看着哥哥姐姐一个个离家谋生,家中冷清下来。

她独自在院子里翻阅着旧书,想要自学一点知识。

可没人督促,她也逐渐丧失了动力,只能听天由命。

原本热闹的家变得空无一人,九妹独自在院子里打转,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她讨厌这种被时代抛弃的无力感。

她不甘心就此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梦想。

哥哥将九妹接到身边 培养成才女抱负破灭

1927年,沈从文弃戎从文,在北平获得了稳定工作。

他将心爱的九妹和母亲接到身边,让她们过上了北平的生活。

沈从文看了九妹在家中的难堪处境,决心要改变她的命运。

他想培养九妹成为一个既美丽又有才华的女子,就像他所欣赏的女作家林徽因那样。

于是,沈从文请来老师,教九妹学习英语和法语。

他希望这些外语能打开九妹的视野,让她拥有与众不同的气质。

九妹起初还比较积极,但她的基础实在太差,无论多么刻苦,都难以在语言上有所突破。

日复一日的枯燥学习让她感到力不从心,她开始动摇、抵触这些被安排的学习。

沈从文等不及妹妹有所成就,只想着急忙忙给她树立典范。

他不顾九妹的感受,一味地以林徽因来要求一个初中都未毕业的九妹。

这让九妹倍感压力。

九妹虽然对哥哥照顾自己心存感激,但她并不喜欢被强制学习。

她其实是一个比较活泼随性的女孩,喜欢户外活动,不想被关在屋子里听老师讲授枯燥的语法。

可她看到哥哥为了自己操劳奔波,不忍心让他失望。

于是她只能强打起精神,勉为其难地坐在书桌前,试图把外语书上晦涩的符号记进脑海。

九妹觉得这些规则限制着她的思维,她渴望去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打打网球,骑骑单车,而不是被关在这四面墙内。

可哥哥对她寄予厚望,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

九妹私下里常常看着窗外发呆,她羡慕着那些自由来去的小鸟,也羡慕街上笑闹的孩子们。

她感到未来的道路迷茫黑暗,前方的道标不见了踪影。

九妹拒绝教授求婚 沉浸在爱河中

1933年,沈从文结婚生子,他依然将九妹留在身边。

看到妹妹渐长,沈从文着手为她物色对象,他将燕京大学的教授夏云介绍给了九妹。

夏云是个温和儒雅的知识分子,他一见九妹就对这个气质高雅的女子倾心。

两人约会了一段时间后,夏云向九妹求婚。

然而,九妹对这个安排的婚事并不满意。

她憧憬着一场风花雪月的罗曼史,对夏云的感情并不深厚。

她婉言拒绝了夏云的求婚,选择继续等待真爱的到来。

不久后,沈从文因《边城》一举成名,许多仰慕他的学生会来家中拜访。

一位名叫刘组春的北大学生引起了九妹的注意,两人一见钟情,陷入热恋。

刘组春温润儒雅,他能给予九妹浪漫的追求。

九妹沉浸在这场爱河中,对刘组春投入了全部的真心。

夏云虽然是个不错的对象,但九妹就是找不到爱的火花。

她渴望一段风花雪月的爱情,而不是早早被安排了去路的人生。

刘组春的出现就像春风化雨,他们常常漫步在北平古老的栅栏长廊下,刘组春一边念着情诗,一边注视着九妹晶莹的眼睛。

九妹终于感受到了青春的甜蜜滋味,她想和刘组春携手去看这个大千世界的精彩无限。

哪怕未来迷茫,他们也会像两只飞鸟,携翼翱翔。

这样美好的爱恋远超过她的想象。

她甘愿为此放弃一切,只想永远沉醉在这无边的幸福中。

国破人亡爱情破碎 九妹伤心欲绝

然而好景不长,刘组春即将毕业,需要为国家前途做出选择。

在经历纠结后,他决定献身民族大义,离开九妹去投身革命事业。

刘组春选择在无声无息中离开,他不忍亲口对九妹说分手,只在心中默默祝福她。

而对九妹来说,这突如其来的分离是巨大的打击。

她以为终于找到了真爱,却在转瞬间化为泡影。

她茫然无措,整日呆坐在房间,眼神空洞,不知今后何去何从。

九妹眼睁睁看着刘组春背上行囊,消失在长街尽头。

她追了几步,又停下,泪水模糊了视线。

她知道,他们的爱情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之后的日子,九妹整日郁郁寡欢,家中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回忆。

可回忆终究只能是回忆,关于未来,她一无所知。

她不明白,他们曾经约定的山盟海誓,怎么会就这样支离破碎。

也许她永远也无法理解,他为何选择了离开。

她只能将心中的疑问和苦闷埋藏地更深。

联大遇袭致精神崩溃 九妹拥抱佛教

在这样的打击下,九妹勉强在联合国大学图书馆找到一份工作。

然而就在一天,图书馆遭遇轰炸,九妹目睹这满目疮痍的景象,精神受到极大刺激。

国破家亡,理想破灭,九妹的心灵无比脆弱。

她茫然无助,世界对她来说变成了地狱。

在绝望中,九妹偶然间接触到了佛教。

佛法指引她看到了光明,她决心皈依佛门,用慈悲宽容来拯救苍生。

九妹跪在佛堂,望着高高在上的佛陀。

她开始质疑自己执着的爱情观念,也开始审视这个残缺不全的世界。

也许真正的爱不应该是占有,而应该是无私奉献。

也许世间的种种苦难都有更深层的意义。

佛法给了她新的启发,她不再被过去的情感束缚。

九妹皈依佛门后,过上了清心寡欲的生活。

她不再追求名利感情,而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帮助他人中。

她试图用佛法点亮他人内心的光明。

布施难民招致哥哥怒火 被送回老家疯癫不堪

九妹遵循佛教思想,开始将自己家中的钱财分给街边的难民。

哥哥沈从文为了供养全家已经捉襟见肘,看到九妹如此挥霍,心中很是着急。

但他不忍心责骂妹妹,只能暗中向大哥借钱度日。

直到有一天,九妹终于挥霍一空了家中的积蓄,沈从文不得不将她送回老家。

回到老家后,九妹的精神状况日益糟糕。

她整日神思恍惚,举止疯癫,让家人难以承受。

家人将她锁了起来,但九妹仍我行我素,丝毫不管自己是否受苦。

九妹看着院子里绿油油的梧桐树,脑海中出现一幕幕前尘往事。

她想起以前和刘组春手牵手在树下散步的情景,不禁流下了眼泪。

她知道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已远,她也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开朗自在。

她只希望通过佛法,来抚平内心的创伤。

可身边的人怎会理解她的良苦用心,他们只当她是一个疯癫的女子,不断给家族带来麻烦和丢人现眼。

九妹被家人冷眼相待,她想解释自己的用心,但在别人眼中,她已成为一个神志不清的疯子。

九妹只能在屋里自言自语,她觉得自己像一只被关在牢笼里的小鸟,失去了飞翔的自由。

她再也感受不到佛法的慰藉,整个世界都对她关闭了大门。

曾几何时,她也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拥有着对世界的无限憧憬。

然而命运的打击将她逼上了绝路,她再也找不到希望的曙光。

被泥瓦匠解救 生儿育女终老平凡

在这时,有一个叫莫氏的泥瓦匠进入了沈家,看到这个气质高雅却略有癫疯的女子,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

他将九妹偷偷救出,和她结为夫妻。

莫氏对九妹极其温柔,九妹也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虽然日子平淡,但九妹终于得到了稳定的家庭。

莫氏是个朴实善良的人,他不介意九妹略微癫狂的举止,只想给她一个温暖的归宿。

九妹终于有了可以倾诉的人,她将自己的遭遇和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莫氏虽不能完全理解,但他始终耐心倾听,没有不耐烦,只给予认同和鼓励。

九妹在简陋但安定的生活中,逐渐找回了自己。

她和莫氏一起耕作,聊聊家常,定期去庙里上香,度过了平淡但知足的时光。

大饥荒中舍生取义 九妹凄惨人生落幕

然而好景不长,1959年,中国发生了大饥荒。

九妹舍己为人,将仅有的口粮都留给了儿子。

最终,她在饥寒交迫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生命轻轻烟消云散。

一个出生在名门望族的才女,却在时代风浪中经历坎坷和颠沛。

她那原本光明灿烂的前程,终究难逃时局的摧残。

我们不知她经历了多少困顿和绝望,又有多少美好的期盼和追求。

但她短暂的一生,确实反映了那个年代破碎又疼痛的缩影。

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难免受制于时代的洪流。

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守住生命中那一抹温暖和善良,即便经历了多少风雨飘摇,也要继续相信,春天终会来临。

结语:

她,不过是时代悲歌中的一个平凡女子,她那坎坷而悲怆的命运,又有谁会记住?

然而,当我们追思先人那跌宕起伏的苦难人生时,更让人感悟的是生命中那份执著和坚持。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这变动不居的世界,命运多舛,难免经历种种折磨。

但仰望苍穹,我们终究不是孤独的。